bc贷

18禁❌❌女奥特曼被捏胸视频 最近更新|更新列表|字母检索|下载排行|苹果专区|分类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专题合集 → y85ouztigy6ysf5y

AI会改变知乎和小红书吗?

AI会改变知乎和小红书吗?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王智远,作者:王智远,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准确来讲,我做小红书时间并不长,大概1年左右。

一年前,开始接触小红书,没告诉朋友,只悄悄给自己定了一个小项目,试一下,不行就不行;当时,很多人说小红书很容易上手,也很容易商业化,于是,我就行动了。

一开始,我按照公众号创作逻辑来做。把公众号长文切片,配上一个封面,再搭配三、四张辅助页面,这些辅助页面里面全是内容,然后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案,打上接标签,发到小红书平台。

这样做了大概1个多月,也没什么效果,也没获得推荐,最多只有500~1000的阅读量。在一些专业博主看来,这应该算还没有“破圈”。怎么破圈呢?这个问题让我很头疼。

我私下里在知乎、小红书等平台上搜索怎么做小红书。下面有很多五花八门的建议,比如:要起爆款标题,抄袭爆款内容的结构,学习别人怎么打标签、怎么表达等等。

但学完之后,我发现,那些东西好像有点贩卖副业焦虑。有的文案会写“一个月赚5万”,但实际上很少有人能达到这个水平。

还有一种贩卖生活焦虑。去一个地方,这个地方并不漂亮,但通过美化图片,配上一些生活方式的文案,也能吸引用户,然后接商业化广告。

然而,尝试过既没有爆款,也没有推荐,甚至比以前的数据还低,很明显,这两种路子都不适合我。

后来,继续探索,发现小红书表达逻辑并不是去抄袭或者刻意模仿。其实,小红书本质并不在于它的使命、愿景、价值观这些宏观的东西,而在于它作为一个工具,降低了创作门槛。

这个创作门槛是什么呢?

我有一个想法,这个想法只有200字,或者有一个问题,可能只有一两句话,甚至是一句吐槽,我都可以直接发到小红书上。

一开始,我发现小红书要配图,这让我觉得有点麻烦。但经过研究认为它解决了这个问题:它有一个叫“文生图”的AI功能。

我只要写50字以内的内容,它就能立刻生成一张类似首页图的文章图。生成之后,我就可以直接发,打上几个标签;如果我不想打标签,也可以让AI帮我生成五六个标签,然后直接发出去。

我发现,把内容发出去之后,还是会有阅读、浏览,甚至还有讨论的。经过长时间的尝试,摸索出了一套比较实用的方法论。

即:一方面,内容必须注重时效性;另一方面,内容要有思考性,哪怕是一个简单的想法、一个问题,只要足够新鲜,发出去之后就会有人互动。

所以,说到这,我明白了小红书吸引我的地方是什么:

准确来说,是它的入口。它让我可以很方便地把一个想法发到这个平台上。当然,这个想法也不局限于生活,也可能是我在商业上的思考。

通过这些体验,我开始思考创作工具的使用阻力对创作者有什么影响,因为不同创作工具的使用阻力上直接决定了创作门槛。

小红书创作阻力最低,适合快速分享灵感。

我今天早上跑步时,突然想到腾讯元宝为啥不做一个像企业传输助手那样的腾讯助手,直接把文件发给助手,让它用AI读取并总结内容,而不是非要打开元宝再调用微信小程序。

这种想法,我随手就发到了小红书上,很快就得到了用户的互动反馈,这种低阻力的特性使得小红书成为分享即时想法和生活点滴的理想选择。

flomo笔记我也用,它更适合初次记录和整理想法。

虽然它提供便捷的记录功能,但要一定的编辑成本,尤其是打字输入。比如,我在跑步时有了灵感,不可能停下来打字。虽然flomo笔记有语音功能,但要开通会员,而且我体验后发现它的AI能力似乎还不够强大。

所以,有时有了想法,就直接用语音发给我的助手“豆包”,让豆包帮我记录下来,然后,再把想法复制到flomo笔记里,回到电脑面前,在二次整理和编辑。

第三个选择是知乎。为什么知乎排在第三了?

因为我觉得,知乎创作阻力相对较高。它更适合发布经过加工的专业内容。知乎问答形式和专业用户群体使得它在内容质量和深度上有优势,但也限制了互动频次。

比如,如果我有一个想法想发到知乎上,我会犹豫,因为发的时候可能要起个标题,然后,再分享自己的想法。而且,把想法发上去之后,互动频次很低。

这种低互动频次是因为想法本身更理性,属于大脑系统2(更偏向于深思熟虑的逻辑性),也可以理解。毕竟愿意看理性内容的人本身相对较少,因此,知乎的创作门槛目前看相对较高。

其实知乎创作门槛并不高,而是随着媒介形态发展变高了。这个怎么理解呢?

以前在互联网媒介刚流行时,人们喜欢去回答内容,我没事也会去知乎回答几个问题,回答完后,还会受到推荐,这是人们渴望被看见。

然而,随着抖音、快手等平台崛起后,人人成了表达者,就慢慢不喜欢再回答别人的问题了,因为回答问题要思考、像在课堂上被老师点名一样,有一种很正式的感觉。

相反,人人倾向表达自我,换成了我有什么说什么,这更符合现代媒介的消费习惯。所以,消费内容方式变了,创作方式也变了。

如果谁能减少创作阻力,谁让我有一个想法,快速说出来打个标签发出去,他可能更愿意去分享。

因此,创作内容可以分为不同的阶段,从灵感的初步记录到进一步加工,再到最终发布,不同的工具给人不同的阻力。要排名的话,或许会是这样:

小红书:适合快速分享灵感,获得即时互动

相关推荐:台湾成人片吴梦梦在线观看 成人小黄皮片免费视频 免费进微信群二维码2023

分享: 2025-04-05 09:39:02 共81款

电脑

安卓

苹果

相关合集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网友粉丝QQ群号:766969941

查看所有0条评论>>

Sitemap